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实现精准就业的关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引导我院教师加强就业问题研究,帮助我院学生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日后就业创业打好基础、做足准备,2021年12月6日19:30-21:30,教育学院和“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项目组邀请西北师范大学三级教授、教学名师、明德教师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康廷虎教授为学前教育专业和心理咨询专业学生开展了题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成德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莉、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前教育专业和心理咨询专业学生在线聆听。
讲座前,王成德副院长再次结合11月1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的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强调学院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对我院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并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教师康廷虎教授。
康教授从介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结构,引导大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问题解决训练,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述。首先,康教授通过学生主体活动“工作情景准备”及相关问题讨论互动,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仅专业学习并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工作需求。其次,康教授重点分析了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他本人深入调研、探索创新的就业理论建构与“6+1”模型,即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其中纵向维度指职业获得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横向维度指角色认知、人际管理和社会适应,这三个维度实际上是就业能力基本素质的体现。而就业能力基本素质即“6+1”模型,“6”指信息素养、职业品质、自我展示、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人际交往,“1”指专业素质。
针对就业创业综合素质能力中的创新思维培养问题,康教授结合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思维的核心要素,分别从专业学习和自主学习两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强调大学生在热爱所学专业,搞好专业学习,掌握必需必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坚持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并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目标,积极参与相关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提升就业创业综合素质能力。
本次讲座有助于我院学生了解就业能力结构,引导学生在对自身就业能力结构评价反思的基础上,意识到通过专业学习和问题解决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借助课堂学习和目标明确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提高就业创业胜任力。王成德副院长对康廷虎教授主题鲜明、精彩实用的讲座表示感谢,并对教育学院学生基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基础上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及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提出期望。
(撰稿:左彩霞 图片:马蓉)
主讲人简介:
康廷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三级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明德教师奖获得者。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为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眼动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心理学会理事,担任甘肃省心理学会心理学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主要承担《人格心理学》、《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统计与测量》等课程的教学,以及场景知觉、职业心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及职业决策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等项目,在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心理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以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等荣誉称号。